天津女性
站内搜索
设为首页 | 收藏我们 | 联系我们 | 返回首页
 您当前的位置: 您当前的位置 :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  妇女发展  >  巾帼建功
书写人生,造就传奇——刘智莉劳模创新工作室 刘智莉
2021-12-22 15:57:56 编辑:发展部

  刘智莉是个敢于挑战命运的奇女子,她用艰难的付出成就了自己的人生,用自己的才华诠释着传统文化的魅力。她于2005年加入天津市书法家协会,2009年被授予天津市劳动模范荣誉称号,2012年起,连续成为市政协第十三届、第十四届委员。

  刘智莉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村家庭,自幼喜欢读书研习书法,高中毕业的她始终不舍对文化的追求。由于家里生活困难,她进了一家乡办的服装厂,每天无论下班多晚,都要坚持临摹字帖至少一个小时。为了探求书法的奥秘,经乡文化站推荐,拜了能书善画、德高望重的阎老先生为师。1986年,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天津分校成立,校址设在南开大学。阎老先生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她,并建议她报考,6月 18日,她只身骑自行车到40公里开外的南开大学报名,仅报名费就花去她将近一个月的工资。之后,每两周一次去南大参加中国书法函授大学的面授学习,对刘智莉来说既愉快,又艰难。愉快的是,在那里她能汲取无穷的知识营养。艰难的是,求学之路实在是太苦太累。每到上课的日子,她都凌晨 4点起床,骑车独自在寂静的村路上摸黑前行,往返路程80多公里,中午还要赶回工厂,有时顾不上吃饭,就坐在机器旁埋头干活。学书法虽说不花大钱,但却有零星费用也需要支出,为了练字所需就得节衣缩食。在工厂,她每天只花 8分钱买半份菜,每月的菜钱只用 3元钱,母亲每月给的20元伙食费就可节省17元。平时练习书法用报纸,大都是从废品店里趸,每月用 2元钱能买一大捆,一张纸翻来覆去能写好几遍。正所谓:艰难,并快乐着。

  在中国书画函授大学学习的日子里,虽然她尝到了跋涉之苦,但也得到了师恩之惠。通过学习,她对“书法”二字有了深层次的理解,期间还荣幸地接触到了于复千、宁书纶等著名的书法家,使她受益匪浅。1987年,她被宁书伦收为入室弟子。在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她先后临习了欧阳询的《九成宫礼泉铭》《化度寺》《皇甫君碑》,还相继临习了王羲之的小楷《洛神赋十三行》以及赵孟頫、钟绍京等小楷字帖,使她从字的间架结构到书法的艺术内涵获得了新的认识,并且能够融入到自己的笔墨之中,形成了独特的表现风格,艺术水平明显提高。从此,她的作品多次在市级书画大赛中获奖。1988年,她加入天津市静海农民书画研究会,1995年加入天津农民书画研究会,1998年她的作品多次在《中国书画报》发表。

  她,乐于用自己所能服务社会。书法是一门高雅的艺术,刘智莉追求的是学以致用、服务社会。1993年,在家人的配合下,刘智莉开始书写销售春联,每年从腊月二十至廿九,她作为唯一的女性和众多的书界同道,站在人潮如流的集市现场挥毫书写春联,引得大家围观欣赏,人们看着一个女子书写春联觉得既新鲜又好奇。“勤劳人家先致富,向阳花木易逢春”“门迎晓日财源广,户纳春风庆有余”无论在城里还是在乡村,只要有刘智莉写春联,就会有许多人围观、选购。市、区两级电视台、《天津日报》《今晚报》等主流媒体纷纷进行宣传报道。2003年春节中央电视台《半边天》节目组专程来到静海区城乡赶大集拍摄刘智莉写春联、卖春联的节目。时隔半个多月的元宵节,《半边天》节目组来到刘智莉家,为她作了一期特别专访。节目播出后,在全国引起了强烈反响,从此刘智莉成了一夜爆红的文化人。相继,天津电视台《四季风》节目也为她做了报道。天津人民广播电台生活频道“相亲相爱一家人”“百姓嗜好”节目约她做嘉宾与胡月共同主持了长达一个小时的节目,对她的从艺历程进行专题报道,刘智莉从此得到了社会的认可和尊敬,由此她对追求更高的艺术境界充满了信心。 社会的热切关注,对刘智莉来说是鼓励,更是鞭策,无论时间多么紧张,”她都始终坚持对书法的研修、创作。她的书法作品也相继在“隆顺榕”杯第二届天津书坛新人作品展中获奖。在第三届中国(天津)书法艺术节全国工艺美术家作品联展中获金奖。在“国金杯”天津市第五届书法篆刻展中获奖。另有一些作品在全国多家报刊发表,并被新加坡、美国、加拿大等国际友人及国内书法爱好者收藏。

  凤凰,是神话里的精灵,是美的化身,它给人们带来的启迪就是经历生死、浴火重生。农家女刘智莉靠写字,实现了她的梦想。书法,改变了她的命运,她愿意以自己的书法专长服务社会,帮助身边的孩子们研习书法,靠传统文化引领孩子们走好自己的人生路。从2000年起,刘智莉就开始在家里开设书法班,义务教孩子们学习书法,并相继应聘担任静海区实验中学、静海区第十三小学、静海区第六小学的兴趣小组书法艺术辅导班的专业辅导教师。同时,还应邀到大邱庄镇庞庄子学校等为农村的孩子们作报告,开展励志教育,引导教育孩子们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至今,经她直接辅导的书法班学生已达1.3万多人次。

  为了感恩回报家乡静海区对自己的深情养育,刘智莉每年至少捐出三分之一的作品用于公益事业。 2018年2月,她参加静海区工商界书画艺术协会组织的“翰墨情深·爱心助困”书画拍卖活动,所得善款全部捐献给当地困难家庭。2019年 9月,参加区统战部组织的“同画新时代·携手奔小康”静海区对口援助甘肃镇原县书画义卖活动,将拍卖所得的1.5万元全部捐出,用大义大爱,体现了静海文化人的社会责任和时代担当。

  当走进静海区实验中学校园,在教学楼前那尊孔子像下的金字,还有旁边巨大的汉白玉雕塑的书卷上镌刻的工笔正楷《劝学篇》,都是刘智莉书写的佳作。该校校长王建龙介绍说:“2009年以来,本校成立了课外兴趣小组,每周三下午,刘智莉老师都来这里为孩子们上书法课,从不间断,已经成为我校教学的一大特色。”

  她,以己为例用书法成风化人“书法改变了我的命运。当一个个光环落在我头上的时候,我始终记得自己是个普通农民。”已是天津市政协委员的刘智莉,前不久在参加政协天津市第十四届委员会第四次会议期间,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不无感慨地说,“生活在改革开放大潮中,让我明白,心中有梦想,脚下才有力量,才能创造无愧于时代的作品”她还说:“作为一名文化工作者,深知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自信的基础,用职业的本能服务社会,教书育人,是自己人生不变的追求,也是一名政协委员的责任和担当。”身为政协委员的刘智莉,靠对文化的追求实现了人生命运的突破,在对于一个农村的农民来说,她已经是脱胎换骨了。身份的跨越,是不争的事实,但对刘智莉而言,这不是她的初心和目标。市两会闭幕后,刘智莉回到自己的工作室,开始筹划个人书法作品展,她要通过自己这个农家女的书法作品,让更多人看到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农村和农民从物质到文化的追求、从追求温饱到享受精神的根本性变化。

  用刘智莉的话说,政协委员是一个社会身份,更是一种担当,她要在传承中华民族文化事业中有所作为。每到周二、周三的下午,刘智莉雷打不动地前往受邀的几所学校给书法兴趣小组的学生们讲课。她说:“我是学校的书法辅导老师,日常给这些孩子们授课很有成就感。课上孩子们听得都很认真,从他们那种淳朴、求知的眼神中,让我看到了这些孩子们对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所以我一定要毫无保留地把汉字书写的知识传授给他们,让中国汉字书写文化一代代地传承下去。

  

  妇女发展
(蓟州区)天津市金凤月季花... 02-05
(蓟州区)天津市蓟县苏庄子... 02-05
(蓟州区)天津市天抚苗木种... 02-05
(蓟州区)天津市双松园果品... 02-05
(宝坻区)天津市桦硕农业科... 02-05
 
  品牌活动
首页关于我们联系我们
天津市妇女联合会 地址:天津市和平区湖北路14号 邮编:300042